文章来源:《澳门皇冠国际赌场首页登录》
比一般人承受的压力大,也比一般人更能承受压力,这可能是企业家这个“不是一般人”群体的特征。
尽管他们承压能力比较强一些,但如果没有坚定的价值观、没有掌握舒缓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和知识,长期承受高压也会把企业家推向焦虑、抑郁,甚至是精神崩溃。压力、焦虑、抑郁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也是导致身体疾病的原因,在这种状态中,企业家很难获得生活的幸福感受。然而,无论是我们普通人还是身负更多使命、物质上更富足的企业家,在对幸福感的追求方面是一致的——企业家并不会因为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物质就会需要更少的幸福感,或根本不需要追求幸福。
同样,企业家和一般人的幸福感受来源也有一致性,即来自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内心这样一种身心和谐的整体状态带来的内心感受。
本文从对自己的接受度和期望值这两个维度,探讨一下企业家(也包括所有在承受压力的人)如何能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是什么决定了持久的幸福感?
——哥大教授的实验
198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爱德华·金森,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澳门皇冠国际赌场首页登录》,向市民随机发放了1万份问卷。最后他收到了5200份有效答卷。
他的问卷有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经过资料整理,他发现仅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占2%左右。看起来感受幸福不容易啊!为了寻找“非常幸福”的原因,他对这121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其中有50人是事业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是经营事业的成功。而另外71人就相对平凡,从职业来说他们中有家庭主妇、农民、公司职员等,甚至还有流浪汉。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能够享受当下的生活,能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比较容易满足。
这样,爱德华·金森的博士论文就“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幸福感受最强。一种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一种是物质追求不高的平凡人。如果你是平凡人,可以通过降低自己的物质欲望来做到精神内守,平心静气地过自己的幸福生活;如果你有理想、有野心,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感到幸福。毕业以后,金森博士凭着这篇优秀的论文留校任教。
20多年以后,已成为知名教授的金森有一天突然想起自己当年的博士论文,非常好奇当年感到“非常幸福”的那121人现在是否还有着同样的感受。于是,他找到了这121人的联系方式,发放了与当年一样的问卷,并用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做跟踪调查。其中71名非常幸福的普通人,除两名不幸离世者之外,其他的69人的生活在这二十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行业,有的仍然经济拮据,但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还是坚持自己的初衷,他们都觉得自己还是非常幸福!这是惊人的一致选择。
当年感到非常幸福的50名成功人士,却对幸福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分化:仅有9人仍然感到非常幸福,比例不到20%,23人感到“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发展不顺而选择了“痛苦”,另外两人因事业上的重大挫折而选择了”非常痛苦”。“痛苦”和“非常痛苦”的人数占到了36%。霍华德根据这次的调查又写了一篇文章,他的结论是:所有靠外在物质支持的幸福感,都是不能持久的,都会随着物质的失去而消失。只有心灵的平静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能产生持久的幸福。
显然,心灵平静成为幸福感受的决定因素。那么,成功人士为什么更难做到心灵平静呢?物质的多少在这里并不是决定因素,影响心灵平静的是自我接受度和自我期望值。一般而言,对自己认可和接受程度高,感受幸福的程度越强。所以也可以这么分析金森先生的调查:那些感到自己非常幸福的平凡人,可能正因为对自己没有太高的期望值,反而更能接受和认可自己,也就没有那么多纠结和焦虑了,因而幸福感受来得更容易、更持久。而那些20年后感到不幸福的成功人士,可能是正是缘于对自己的期待值过高,甚至超出了接受自己的范围,就产生了自己能力不够、运气差等否定自我的认知,更多焦虑、更多郁闷,幸福感受自然就更少了。
你为什么感受不到幸福?
——四种类型人的幸福感受度
抛开物质等外在的因素不论,可以说,当自我接受度和自我期望值两个维度达到相对平衡时,人才会感到幸福。如同中国哲学中的阴阳平衡。对自己的接受度是阴,对自己的期望值就是阳。阴是收敛的、稳定的、被动的;而阳是发散的、不稳定的、主动的。阴阳平衡了幸福感才强。 因此,我们可以按照自我期望值和自我接受度这两个维度四个象限,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A区域人的特征:他们志向远大,既有很高的自我期望值,又有很高的自我认可和接受度。他们内心强大,充满力量,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坚定而清晰的目标。这类人往往事业成功,从内心又对自己很满意,所以很自信、果断,很少纠结和后悔。他们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是气定神闲,说话、走路都不急不慢,气场很大。他们事业发达,家庭稳定,身体健康。他们不但懂得接受自己,对别人也有相当的包容度,讲义气、不食言。从中医角度讲,他们的气血是通畅的,从禅学角度来看,他们是开悟的人,所以他们的幸福感受自然也最强。
B区域人的特征: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有相当的追求,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对自己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可能是受孩提时代的“挫折教育”的阴影影响,这类人即便是在生活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有相当程度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因此幸福感并不强。这类人往往闲不下来,他们需要不断地取得成绩来证明给自己和别人看,他们的幸福感来自于事业成功和社会的认可,而不是来自内在的自我接受。一旦事业发展不顺利,或者失败了,就会有很大的挫折感,甚至精神崩溃。这类的企业家往往在取得巨大的事业成功后反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搜狐网的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就经历过这样的精神危机。他自述有一天突然发现:“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
C区域人的特征:这类人没有太大的志向,对自己的期望值并不高,但对自己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不管自己拥有多少的物质财富,都能爱和接受自己,因而活得轻松、自在。他们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活得有滋有味,有比较强的幸福感。他们就像我们平常说的,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心思,一门心思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不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感受,所谓拥有“匠人精神”的企业家也属于这种类型,他们的幸福感来源于对自己的爱和接受。
D区域人的特征:对自己的期望值和认可度都不太高,所以内心较软弱,而比较喜欢“向外求”,即对环境和外部条件要求比较高。如果他们遭受了损失和挫折,就一方面会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无能,一方面又觉得老天不公、运气不好,大家都对不起自己。这一类人也不太容易获得幸福感,而且由于不擅于“向内求”,不好好反省和认知自己,所以内心较为脆弱,很容易精神崩溃。
如何提高幸福感?
——真正地认知和接受自己
在A区域的人,他们已经感到幸福了,属于真正的强者,祝福他们,并希望他们多承担一些应尽的社会责任,多做一些慈善事业会感到更多的幸福。
对于B区域的人,他们虽然在人前光鲜亮丽,但内心却承受着焦虑、抑郁和疲惫。他们需要提高自我接受度,要从追求事业成功带来的快感转换到认可自己带来的心安。实现这样的转变关键在于改变心态,建立起认可自我、接受自我的人生价值观。这样的转变就像是捅破一层窗户纸、完成一次人生顿悟。为完成这样的转变,张朝阳先生曾在2012年停止了一切的工作,去闭关修行。经过一年的修行,才让他树立了接受自己的人生观,从此以后,他对事物、对人的看法有了根本上的转变,他接受了自己,也就能接受别人了。
对于C区域的人,就是爱德华·金森博士的调查对象中,那些经过了20年岁月洗礼仍然有很高幸福感的人。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着内在的和谐和平衡。如果有什么需要改善的话,就是在保持对自己的高认可程度的基础上,还可以对自己要求适度高一点,提高一些对自己的期望值,以取得事业上的更大的成绩,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D区域,则是企业家需要避免的区域。一旦走上了创业和经营企业的道路,就像参加一场卡喀尔汽车拉力赛,到达目的地并取得好成绩是我们的愿望,但汽车出状况而半途抛锚也经常会发生,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现实,更多地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中国人经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为影响结果的很多因素是不由我们自己控制的,而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而已。要使得结果向期望的方向发展,我们也只能先改变内心世界,改变对自己的认识,通过改变内心世界,影响外在因素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是为开悟。
有一个故事讲到禅师开悟以后是什么状态。说有一个小和尚,在山路边等一位开悟的禅师从山上下来,禅师每天要去山上砍柴担下山,他想在这里请教禅师。禅师担着柴来了,小和尚上前问道:“请教大师傅,开悟是什么状态?”禅师一言不发,把柴从肩上卸下来放在地上。小和尚又问:“那开悟以后呢?”禅师一言不发,把柴重新担起来慢步朝山下走去。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接受自己就放下了思想包袱,再上路的时候由于心态变轻松了,别人看着的苦差事自己是不觉得苦的。幸福感是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如何看并没有关系。
所以,虽然外在的物质等因素也不可或缺,但很大程度上,幸福感是来自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接受程度。对自己接受程度越高,幸福感就越强,如果你能做到无条件的、完完全全的接受和认可自己,你的内心就会平静自在,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西方人在结婚时要在神父面前许下誓言:“无论好或坏,富贵贫穷,无论疾病健康,永远相爱互相珍惜,从生存之陆地直到天堂。”这句话其实也很适合我们对自己说,不管是不是社会所定义的成功人士,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许下这样的誓言,学会不断地去认知和接受自己,寻求内心真正的自在和平静,幸福离你就很近了。